解放前的西红门 , 每到旱季常常成了浩瀚湖泽 , 要挟着人们的日子和出产。为管理洪涝 , 西红门人进行了长时间不折不挠的尽力。
1951 年 , 西红门镇政府以工代赈 , 开挖村东的排水沟 , 从旧京开路桥至东 南新三余庄鸿沟 , 全长 2300 米。从此 , 村内的洪水能够顺畅引进老凤河 , 确保了村庄安全。
1954 年是个涝灾年 ,8 月上旬一场大雨 , 在西红门下了 310 毫米 , 村西除老 公山一带之外 , 没有不积水的地 , 村东更是一片浩瀚 , 四五天都没有排完 , 庄稼 受涝 , 产量大减 , 大众日子困苦。这年冬季 , 南苑区政府派了作业组搞扩展农业 合作社的试点。1955 年头,西红门的“曙光”“建华”“勇敢”和“八一”四 个初级农业社合并成一个大社——“曙光农业社”(即一乡一社), 全社 870 多户。扩社今后 , 团体力气强大了 , 为搞大规模水利工程发明了有利条件。1955 年冬 , 整理并展宽了老凤河 , 全长 3000 多米 , 解除了村南大片涝地的要挟。1956 年春 , 在村西黄土坑挖了第一个水库(柜), 处理了部分农田的排灌 , 第一次栽培水稻 , 并获得亩产千斤的好收成。
1957 年 , 一个更庞大的兴修水利方案获得了上级同意 , 曙光社请来了下放 西红门劳作锻炼的一建公司的杨工程师掌管工程的规划和丈量。依据天然地形 , 开挖条形水库 , 与老水库联接 , 呈“干”字形 , 下通老凤河。一起 , 从李营水库 开挖引水渠 , 构成既能灌又能排的水利网络。水库上口宽 20 米 , 底宽 10 米 , 深 2.5 米左右,全长 12 华里 , 总计 23 万土方量。在水库底打 130 眼深 7 米的竹管井 , 引地下水上喷自流。雄伟的工程鼓动着曙光人 , 群情振奋 , 青年们组成了突击队 , 小学生也积极参与。后来 , 别离命名了“青年水库”和“红领巾水库”。
1957 年深秋 , 水利工程开工了。16 个出产队 1000 多社员进入工地 , 热火 朝天 , 红旗招展 , 各队展开了劳作竞赛 , 比干劲 , 比进展,比质量。其时连手推车都没有 , 更谈不上机械施工,全赖捅锨甩土和土篮挑。那是一个北京稀有的严 寒冬季 , 最冷气温零下二十来度 , 一夜就冻下去 20 多厘米厚 , 用洋镐刨冻土 , 只能凿出一块白茬。有人编了顺口溜:“铁锨踩不下 , 洋镐刨不动 , 三镐五镐凿 个洞。浑身发热手发疼 , 放下镐把瞅一瞅 , 虎口裂了一大缝”。青年们决计大、 干劲足 , 诀窍也出得快 , 刘富源、胡献恒、朱振芳、陆川龙等人提出用大油锤砸、 铁钎开冻的方法 , 大幅度的提升了功率 , 又有人选用炸药开冻 , 放一炮能崩下两方多 土 , 顶五个人用洋镐凿一天的。
小队长宋佩儒 , 踩着冰碴挑土 , 小腿被拉出血 , 仍然干得浑身冒汗 , 工地 总指挥刘永久以身作则 , 不怕苦不怕累 , 长时间吃住在工地。工地冒水影响作业 , 其时 , 只有用锅驼机(一种简略的蒸汽动力机)来抽水。水泵被阻塞也是常事。 一次水泵阻塞得很凶猛 , 怎样也掏不出来 , 水越积越多 , 无法干活了。刘永久一 看 , 没其他好方法 , 就纵身跳进冰窟窿里 , 用双手把阻塞的东西一点一点掏洁净。当我们把他拉上来时 , 棉袄已冻成冰甲了 , 四肢都被冰碴划了许多血口儿 , 脸冻 得发紫。我们从速扶他到工棚温暖温暖 , 他却对我们说:“我不冷 , 你们快抽水 吧 , 堵住了我再下去。”
刘永久跳冰窟窿的业绩传遍了工地,社员们遭到了很大鼓动,干劲越来越足, 慷慨激昂响遍工地。
“冰天雪地全不怕 , 专心为了水利化。” “不怕冷 , 不怕寒 , 兴修水利争熟年。” “向龙王爷开战 , 向土地爷要粮。”
西红门人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,惊动了首都文艺界,中国文联田汉以为:农人弟兄不过农闲,大干社会主义作业,我们文艺界是为工农兵服务的,应该下 乡村扮演鼓动干劲。所以 1957 年末,田汉带领中国文联部分艺术家来到西红门 水库工地,他们当即被工地上如火如荼的劳作局面招引了。其时气温是零下二十 多度,真是寒彻彻骨,又加上吼叫而来的西北风使人难以安身,可是繁忙中的男 子汉只管静心挥镐刨冻土,女社员和学生装土抬筐,来来往往,整个工地上没有 一台推土机和大车,全凭大镐、铁锤、铁锹、抬筐向冻土开战。文联的艺术家们再也看不下去了,纷繁走进人群,当即投入严重的劳作。
休息时间到了,大众围住文联艺术家,观看他们扮演节目。闻名京剧艺人 李少春扮演了孙悟空蟠桃会偷桃的动作,他把猴王吃桃的诙谐相演得维妙维肖。侯宝林、郭启儒说了一段又一段相声,逗得人们开怀大笑。小提琴家马思聪为群 众演奏了美好的乐曲。闻名京剧艺人李和曾演唱高派老生唱段,还有闻名京剧演 员袁世海和评剧艺人夏菁也都做了精彩的演唱。虽然冰天雪地、风沙迎面,艺人 们的热心扮演好像给水库工地带来一派大好春色,人们忘记了冰冷与疲惫。在阵 阵火热掌声中,全国文联向乡亲们依依离别,党总支书记王凤池和副乡长杨立亭 代表大众,约请他们在水库竣工之日参与庆功大会。
五十多天后,社员和师生们凭着钢铁般的毅力和快马加鞭的奋斗,水库工 程成功竣工了。1958 年 2 月 25 日,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带领文联艺术家一百多 人来到西红门道贺。在乡政府西大房内,党总支书记王凤池、副乡长杨立亭、曙 光社主任马德茂、刘玉森介绍了西红门的状况和水库工程,文联艺术家们连连称 赞。田汉提议:郭老为西红门题诗留作纪念吧。郭老欣然命笔,在一块黄绫子上 挥毫写下:
郭老题诗后,田汉、安娥、阳翰笙、欧阳予倩、许广平、冰心、曹靖华、赵树理、刘开渠、冯至、周立波、艾芜等知名人士纷繁签名纪念。不知哪位毛笔蘸墨太多, 在落款录上滴上一个大黑点,画家邵宇眼快手捷,使用这个黑点勾画出一个玉米 穗,饶有风趣,我们一阵拍手。签名结束,乡干部们伴随客人观赏了刚刚修成的水库。
下午,西红门乡借用高米店驻军礼堂举行庆功大会,一百多名优异社员和 五个先进队遭到奖赏。郭老热心洋溢地在会上说话,他预祝曙光社“本年亩产跨 长江,七年跨东亚!”。正值在京扮演的上海京剧院来到会场,为两千多社员演 出了京剧《三岔口》、《拾玉镯》、《玉堂春》,参与扮演的有闻名京剧艺术家 俞振飞、言慧珠、李玉茹等人。庆功会后,七十多岁的老农人麻富禄说:“老辈 子人讲,当年有个刘伯温,把老龙王从北京赶出来,落到咱这一个区域,咱这儿就 整年闹水灾了,特别是黄土坑那片地几乎成了王八坑,十年九不收。现在毛主席 领导我们把老龙王打倒了,除了一大害,眼看这几千亩碱洼就变成水稻地,咱西 红门今后要改名叫稻香村了。”老农一番由衷之言使在场的一位作家心血来潮, 当即赋诗一首:
几十年过去了。西红门的白叟忆起当年挖水库、看扮演、郭老等人题诗签 名等热烈局面,仍然回忆犹新,传为佳话,这是西红门人引为骄傲的一件大事。
水库的建成 , 解除了村西 4000 多亩地的洪涝要挟 , 扩展了水浇地 2400 亩。1958 年今后,村西逐年拓荒稻地 , 到达六七百亩。水库里的竹管井整年不断往 上冒水,后来跟着地下水位下降,蓄水量削减,水库也逐步失掉其效果。上世纪 七十年代初,红领巾水库和老水库被填平康复为农田。1975 年 , 从头搞田间规划, 12 华里长的水库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被填平了,被新的更合理的排水系统所替代。
可是,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西红门人的一项大型农田基本建设,必将载入 史书 , 遗留后世。
来历:大兴区史志办、大兴回忆系列丛书之《永定河回忆》、大兴区关怀下一代作业委员会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